来源:雪球App,作者: 闵行一霸,(https://xueqiu.com/9838764557/181644337)
看到很多猪股相关帖子的讨论中,一些球友有许多常识性的错误。我暂时也没搜到一篇完整的教新手入门猪股投资的文章,所以撰写此系列文章来介绍一些猪股投资中的常识,帮助猪股投资者快速入门。
一、养殖模式介绍
为什么同样是养猪,2020年几家主要猪企强的可以赚近2000/头,差的连500/头都赚不到呢?其实主要就是养殖模式的不同。
这里引用一张中信期货的图。首先猪企的后备母猪经过4个月可以变成能繁母猪,能繁母猪四个月可以生出乳猪。乳猪经过两个月的育肥可以变成15kg的仔猪,仔猪经过2个月的育肥可以变成60kg的中大猪,中大猪再经过2个月育肥可以变成约110kg的标准出栏。
(一)自繁自养
自繁自养模式赚的是整个养殖产业链的利润,就是从“能繁母猪 - 乳猪 - 仔猪 - 中大猪 - 育肥猪出栏”的全过程的利润。或者可以简化为:
自繁自养利润 = 卖仔猪利润 + 仔猪育肥利润
周期高点的时候,卖一头仔猪就能赚取超过1000元的利润。自繁自养模式自然比纯粹的仔猪育肥要高出许多。
(二)卖仔猪
卖仔猪就是赚“能繁母猪 - 乳猪 - 仔猪”的利润,一般可能是企业自身的仔猪育肥产能不足,所以会大量往外卖仔猪,或者是仔猪价格很高,利润很高。最典型的就是2020年的牧原,向外卖了大量的仔猪,赚取了整个行业的超额利润。
(三)外购仔猪育肥
仔猪育肥主要就是赚的“仔猪 - 中大猪 - 育肥猪”的养殖链条的利润。一般的散户由于没有母猪繁育的能力,一般都是采用的这种模式。当然还有部分大企业因为种种原因能繁母猪数量不足,也会部分外购仔猪进行育肥。
这里的关键点就是,育肥到多重卖掉。正常的标准是110kg,但是散户有可能把猪养到130-150kg还不卖,这个行业术语叫做大肥。背后原因可能是看好猪价的反弹。最近这一波就是非常经典的案例。
为什么猪价在4,5月超预期的下跌,因为有很多大猪的出栏。散户在2月高价购入的仔猪,养了2个月可以出栏了。但发现价格跌了很多,心理上觉得出栏亏了,就一直养着,博猪价的反弹。但是猪价一路下行,大肥不能无限养下去。因为一是6月温度高起来了,大肥怕高温,二是养大肥的边际效应不足(正常大肥比标猪单价便宜1-2元/公斤)。那么只能硬着头皮在低价也要出栏。结果一算发现养了几个月的猪反而是亏本的。
(四)二次育肥
二次育肥主要赚“中大猪 - 育肥猪”这个环节的养殖利润。很好理解,就不做过多介绍了。
二、总结
从养殖模式看,自繁自养显然是利润最大化的模式,可以赚取养殖全产业链的利润。想达到自繁自养也是不容易的,能繁母猪的数量要足够才能保证可持续的自繁自养。上一轮的非瘟周期,各大猪企因为种种原因损失了大量的母猪,导致无法达到自繁自养。而牧原就在这一波周期中,抓住机会,成功崛起。那么,随着各大企业不断追赶牧原的步伐,在下一波周期中会有怎么样的表现,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
在我上一篇关于“猪股的估值”文章中的预测,我认为市场会最终出清落后产能,最后达到一个全市场大部分都是自繁自养的先进产能的状态。那么在这种竞争中,如何赚取超额利润,在下一篇文章中,我再来做一个分析。
$牧原股份(SZ002714)$ $正邦科技(SZ002157)$ $中粮家佳康(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