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65年,秦宣太后病重,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便下了一道遗令:“我死后,魏丑夫必须殉葬。”魏丑夫得知后,吓得痛哭流涕。正当他束手无策时,有人告诉他:“太后有一位对她言听计从的人,你可以去求他,也许能救你一命。”
魏丑夫是秦宣太后的男宠,太后对他宠爱有加,甚至在临终时,依然希望魏丑夫能随她一起进入阴间,继续做她的男宠。秦宣太后原是楚国人,姓芈,亦称芈八子,即《芈月传》中芈月的历史原型。她年轻时成为秦惠文王的妾,生下了秦昭襄王。秦惠文王死得早,秦昭襄王继位时尚年幼,国政便落入了母亲秦宣太后的手中。
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秦宣太后提拔了众多娘家人,她的弟弟魏冉、芈戎以及她的两个儿子公子悝和公子芾等人,均在朝中掌握大权。由于秦宣太后及其家族权势的庞大,许多百姓往往只听说过秦宣太后和四贵,却很少提到秦昭襄王。
年轻的秦宣太后在失去丈夫后并未选择寂寞,而是收养了许多男宠。魏丑夫因为外貌英俊,体格健壮,得到了太后的极大宠爱。太后深深爱着魏丑夫,临终时甚至希望将他带到阴间继续宠幸他。史书《智囊》记载:“太后临终,发令称‘为我葬,必以魏子为殉’。”
“魏子”指的就是魏丑夫,而“殉”则是指殉葬。当魏丑夫得知这个命令时,几乎被吓晕。就在他慌乱失措、痛哭流涕之时,幸得一位门人提醒他,太后有一位特别倚重的人,或许可以为他出谋划策,劝解太后。这个人就是庸芮。
庸芮是秦国时期的大臣,以聪明机智、谨慎细致著称,口才出众,是秦宣太后身边的重要助手,深得她的信任。魏丑夫在惊慌失措之际,想到了庸芮,便带着厚礼去找他求助,希望他能够想办法为自己争取生路。
展开全文
庸芮并没有直接劝谏太后,而是巧妙地运用了沟通的艺术。他知道,太后临终之际,心情复杂,听不进常规的劝说。所以,他先与秦宣太后闲聊家常,轻松愉快地营造氛围,让她放松警惕。接着,庸芮顺势问道:“太后,您觉得人死后是否还能感知世间的事呢?”
秦宣太后经历了多年政务,聪明睿智,自然回答说:“人死后是没有知觉的。”庸芮紧接着道:“既然如此,太后为何要让您心爱的魏丑夫跟随您一同殉葬呢?如果死者真有知觉,那秦惠文王在世时,就该因为您与义渠王私情的事而怒火中烧了。”
事实上,秦宣太后在丈夫秦惠文王去世后,与义渠王有过深厚的私情,并且为他生下了两个孩子。义渠王被秦宣太后巧妙地利用信任,最后被诱入秦国,最终惨遭杀害。历史上,秦宣太后的这些私情并非秘密,甚至为人们熟知。庸芮通过提起这些往事,巧妙地点出了一个事实:死者若真能感知世界,那么秦惠文王早该因她的不忠而报复她。
秦宣太后听到庸芮的言辞后,终于意识到让魏丑夫殉葬,无法让她将这份爱带到阴间。她在深思熟虑之后,收回了自己的诏令,魏丑夫得以逃过殉葬的命运。
这一事件展现了庸芮的非凡智慧。他通过巧妙的沟通技巧,首先通过与太后的闲聊让她放松警惕,然后通过引导话题,让秦宣太后自己得出结论,最终改变了她的决定。这种高超的劝说手段,正是庸芮能够在秦国获得高位的原因之一。他深知劝谏领导是一门艺术,善用策略,最终使得秦宣太后自行撤回命令,为魏丑夫争取到了生的机会。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