鼋(yuán),是龟鳖科中的一属,特点是体型大,体重可达100公斤。该属共有三种,亚洲范围内只有一种生活在中国以及东南亚地区。历史上,鼋曾以数量多而被记载。
曾逐渐消失的野生鼋
据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洪孝友博士介绍
这个物种已经存在两亿年
在黄河及黄河以南的省份
基本都有分布
由于过度捕杀及栖息地的改变
鼋已经极度濒危
早在1989年
就被列入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但尽管如此
过去的十几年
都没有发现野生鼋的报告
这是因为鼋性成熟后要上沙滩产卵
七八十年代
众多河流都建了水坝、发电站
水位上升之后
众多沙滩都消失了
没有合适的产卵地
幼苗生长也要一个浅滩
能躲藏、捕食
因为水位上升
浅滩也没有了
广东是鼋的栖息地之一
广宁、四会、高明
都曾经有鼋的自然保护区
2015年
珠江水产研究所接到了一个科研任务
要在全国范围内调研鼋的栖息地以及物种状况
尽可能进行物种的抢救繁育
洪孝友博士就是参与者之一
为期一年的调研走访
他们收集了很多鼋的数据
可是结果非常不可观
没有野生鼋出没的记录
连活体鼋数量也仅仅剩下十来只
在广东
当时仅在广宁
还有2只人工饲养的活体鼋存在
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洪孝友博士:
全国人工驯养的才十多只,野外近十年就没发现过。2014年,我们知道2只人工繁殖的鼋有后代,但是一个物种的延续仅仅靠2只,它们后代近亲繁殖造成的遗传退化,很难保持一个物种的稳定,物种也很难恢复。
佛山高明觅身影
长达一年的调研
就在大家心灰意冷的时候
佛山高明传来一个
让大家瞬间沸腾的好消息
快戳视频!
▼
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洪孝友博士:
高明的渔政部门联系我们,这边一家龟鳖养殖企业,有4只疑似的鼋让我们来鉴定一下。
龟鳖养殖场负责人仇全波的父亲
1985年在当地开了一间龟鳖养殖场
当时有农民送来了一批水鱼的苗种
等到水鱼成熟上市的时候
仇全波的爸爸发现
这批水鱼里有四只“大水鱼”
比一般的水鱼大了不少
而且形态也有点不同
龟鳖养殖场负责人-仇全波:
头比较短,身形比较大,拿去市场卖,人家都说它们很奇特,觉得不像水鱼,人家不想买,最后就一直留下了。
就这样
这四只卖不出去的“大水鱼”
就在仇全波家的鱼塘里生活了30年
说来也怪
他们从不产卵
并且长到了60多斤、长1米多的庞然大物
谁也不知道这些“大水鱼”是什么东西
2015年
听说珠江水产研究所在当地调研
仇全波就托人去咨询
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洪孝友博士:
我们取了样品,做了一些分子学的鉴定,证明它们就是鼋,我们真的非常开心,一下就找到4只!加上原来的2只,我们有6只鼋能进行繁殖,这个种群恢复的速度能大大提高!
还不是告别的时候
没想到当年卖不出去的四只“大水鱼”
居然是比大熊猫还要珍贵的鼋
有了它们
鼋这个物种
才真正有了生存下去的希望
据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洪孝友博士介绍
这4只种鼋的状况很好
最大的一只鼋有68斤
其它是40-60多斤左右
4只种鼋被发现后
马上被搬进了“五星级豪华别墅”
水是活水
酸碱度、温度都被严格监控
旁边还有一个大沙池
方便它们产卵
种鼋只吃活鱼虾
偶尔会上来透透气
大部分时间它们都趴在水底一动不动
2016年
2只种鼋终于产卵了
但是因为谁都不知道幼苗要怎么伺候
当时只能按照养水鱼的方法来养幼苗
结果几百只幼苗几乎全军覆没
珠江水产研究所的工作人员
只能日夜守在仅剩的幼苗旁边
观察它们的习性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
终于搞清楚了关键问题
龟鳖养殖场负责人-仇全波:
幼苗对食物要求很高,要活小鱼、活水,不能惊扰。
经过四年的努力
这4只种鼋已经繁育出700多只后代了
虽然离物种脱离濒危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但是总算大大增加了希望
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洪孝友博士:
农业农村部委托我们编撰了“鼋的拯救行动计划”,2019-2035年,通过这个拯救行动计划,我们想建立一个全国的鼋繁育中心及一些保种中心,在人为条件下,把这个种群有计划地扩大,把人工个体进行野放,进行一些实验,最终通过人工的增值放养,恢复历史栖息地的种群。
扫描下方二维码
查看最新消息汇总
↓ ↓ ↓ ↓ ↓ ↓
#进群送好礼#
即日起,
扫描下方二维码,
备注地区+姓名,
即可进群啦!
扫码加好友后,
出示之前购买任意商品的订单截图,
还有机会获得独家福利!
还不赶紧扫码?
我们等你!
扫描下方二维码
原标题:《拯救濒临灭绝的“鼋鼋”!2亿年前的古老生物,在广东有700多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