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姓:歷史發展,起源演變,遷徙傳播,人口分布,姓氏文化,郡望堂號,宗祠對聯,家譜文

沈姓:歷史發展,起源演變,遷徙傳播,人口分布,姓氏文化,郡望堂號,宗祠對聯,家譜文

沈姓主要源出於嬴姓、姒姓、姬姓和羋姓。

沈姓在《百家姓》中排列十四位。至2007年,中國沈姓近600萬人,占中國總人口的0.5%,排列第37位。

基本介紹

中文名:沈姓得姓方式:以地為氏主要郡望:吳興郡 主要堂號:吳興堂、夢溪堂等

歷史發展,起源演變,遷徙傳播,人口分布,姓氏文化,郡望堂號,宗祠對聯,家譜文獻,姓氏名望,研究考證,

歷史發展起源演變沈姓源出有:第一支源出嬴姓。第二支源出姒姓。第三支出自姬姓,冉季載之後。第四支源出羋姓。楚穆王時楚國滅河南固始的沈國,楚莊王封孫叔敖之子於沈,又封其公子貞於沈鹿,兩地後代均以沈為氏。遷徙傳播沈氏最早起源於今河南、安徽兩省之間。春秋戰國時期,逃至楚國的沈氏族人,仕楚為左司馬,並世襲此官,長期居於葉邑(今河南葉縣)。先秦時,沈姓主要活動於河南、湖北地區,在山西、安徽、陝西、甘肅、四川等地也有沈氏的足跡。東漢時,沈姓進入浙江,子孫昌盛,一直到隋朝,浙江武康的沈姓發展成著名的望族。唐朝的兩次中原出發南下移民潮中,沈氏為其中一姓進入福建,隨後移民廣東,明末沈姓始入台灣。沈姓遷徙(百家講壇截圖)人口分布宋朝時期,沈姓大約有33萬餘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43%,為宋朝第五十四位姓氏。沈姓第一大省是浙江,約占全國沈姓總人口的33%。沈姓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浙江、江西、江蘇和河南,這四省沈姓大約占全國沈姓總人口的72%,其次分布於湖南、安徽、河北,這三省的沈姓又集中了19%。全國形成了江浙贛、河南的南北兩大塊沈姓聚集地。沈姓圖騰明朝時期,沈姓大約有95萬餘人,約占全國人口的1.03%,為明朝第十八位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沈姓人口增長比全國人口的增長要快得多。沈姓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浙江和江蘇兩省,大約占沈姓總人口的78%,其次分布於安徽、山東、江西、福建、湖北,這五省的沈姓又集中了14%。浙江仍為沈姓第一大省,約占沈姓總人口的57%。其人口主要向東南和南方地區遷移,尤其向浙江集中。全國重新形成了以江浙為中心向四周散發的分布形狀。後有小部分遷往台灣和海外。當代沈姓的人口已達570多萬,排在全國第四十九位,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38%。從明朝至今600年中沈姓人口由95萬激增到470萬,增長了6.3倍,沈姓人口的增長速度低於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沈姓人口的增長率是呈^形的態勢。在全國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於江蘇、浙江兩省,大約占沈姓總人口的36%,其次分布於上海、安徽、河南、廣東、湖北、貴州、山東,這七省市又集中了37%。江蘇為當代沈姓第一大省,居住了沈姓總人口的20%。全國形成了以江浙為中心向外散射的分布狀。沈姓分布在近600年期間,沈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區別,向北、中、南的回遷十分強勁,這已經大於由北向東南和南方的遷移。沈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沈姓是江浙地區最常見的姓氏之一。在蘇浙皖、閩台、山東東南部、河南東南角、湖北東部、江西大部、廣東東部、雲貴大部、廣西西北部、黑吉東段、內蒙古東北,沈姓占當地人比例在0.39%以上,中心地區達到2.3%以上,上述地區覆蓋面積約占了總國土面積的19%,居住了大約66.3%的沈姓人群。在粵桂大部、湖南、江西西南、貴州北部、四川大部、湖北中部、重慶南部、河南東部、山東中部、青海東部、甘肅中部、遼寧東部、黑吉中西段、內蒙古東部,沈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26%一o.39%之間,其覆蓋面積約占了總國土面積的18.4%,居住了大約20.3%以上的沈姓人群。姓氏文化郡望堂號沈姓的主要郡望為吳興。沈姓的主要堂號吳興、夢溪等。宗祠對聯四言通用聯三善名世;四韻家聲。上聯典指宋朝時期的沈度,宋紹興年間為餘干令,為政清廉,父老為之築“三善堂”(三善指田無廢土、市無遺民、獄無宿系)。下聯典指南朝宋國的沈約,首創“四聲”之說。四聲作譜;三善名堂。上聯典指南朝宋國的沈約。下聯典指宋朝時期的沈度。三鳴世澤;八詠家聲。全聯典指南朝宋國的沈約作《登台望秋月》八首,稱“八詠詩”。石燈留待;雲巢成編。上聯典唐朝時期的沈彬,臨終指葬地以示家人,穴中一銅碑云:“石燈猶未點,留待沈彬來。”下聯典指宋朝時期的沈遼,著有《雲巢集》傳世。人倫師表;匡正名賢。上聯典指南朝宋國的沈約。下聯典指唐朝時期的沈佺期。永明創體;叔度同流。全聯典指南朝宋國的沈約,重聲律,工詩文,時號“永明體”。南齊沈驎士,博通經史,何尚之嘆為“黃叔度之流”。師資共仰;泰運初開。全聯典指南朝宋國的沈約典故。汝源流彩;玉渚分華。全聯典指沈氏姓氏來歷。七言通用聯創新聲律永明體;善作傳奇不俗文。上聯典指南朝宋朝時期的沈約。下聯典指唐朝時期的沈既濟。定情詩成於博士;守宮論高出女官。上聯典指唐朝時期的沈真真,下聯典指明朝時期的沈瓊蓮。泰運初開期偃武;師資共仰繼休文。全聯典指南朝宋國的沈約事。圖書數卷傳樞密;勳業三朝仰歷陽。上聯典指沈括。下聯典指北宋朝時期的立陽人沈立,任益州判官,採集大河事跡及古今利弊,著成《河防通議》,治河的官員都以此書為根據。後歷官兩浙轉運使、都水監、江淮發運使等。喜歡藏書,神宗曾問及,他報上所藏書目及所著《名山水記》三百卷。存中仗義爭一統;確士潛心選四詩。上聯典指沈括,曾出使遼國,駁斥遼國的爭地要求,維護了宋王朝版圖完整統一。下聯典指清朝時期的詩人沈德潛,字確士,曾選有《古詩源》、《唐詩別裁》、《明詩別裁》、《清詩別裁》等書。立志須存千載想;閒談無過五分鐘。全聯典指近代民主革命家、法學家、教育家沈鈞儒,該聯為沈鈞儒贈秘書方學武聯語。阿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歙張。採用郭沫若撰贈茅盾(沈雁泳)聯。漁艇到門青漲滿;書堂歸路晚山晴。採用清朝詩人、文學家沈德潛自題聯。武奠霞漳開十邑;德垂梅圃祝華封。此聯為福建省詔安縣南詔鎮沈氏祖廟聯。廟祀開漳功臣、武德侯沈世紀。八言及以上通用聯威鎮南壇,光輝千古;祈山靈侯,萬壽無疆。

此聯為福建省詔安縣南詔鎮沈氏祖廟聯。春蘭早芳,秋菊晚秀;濁醪夕飲,素琴晨張。採用當代著名書法家、詩人沈尹默自題聯。沈尹黷,原名君默,浙江昊興人。匡正名賢,克駕休文之彥;人倫師表,豈惟良史之才。上聯典指南朝宋國的沈約。下聯典指唐朝時期的沈既濟。清操過人,義倫圖書數卷;和氣接物,零陵雅氣一腔。上聯典指宋朝時期的名人沈義倫。下聯典指晉朝時期的名人沈零陵。開墾利民,田熟萬家思沈括;尊生濟世,書成一部仰金鰲。採用安徽省鞠湖縣沈灣沈氏宗祠聯。上聯典指北宋朝時期的沈括幫其胞兄沈披規劃開發圩田事。下聯典指清朝時期的江蘇無錫人沈金鰲,曾跟從華希閔研究《詩經》、《尚書》,跟從秦蕙田研究《周易》,跟從顧棟高研究《春秋》,著有《尚書隨筆》等。詩家俎豆不祧,我亦熟休文四聲、佺期五字;勝國衣冠如昨,人當慕青原儀節、石田孝忠。此聯為山西省太原市沈氏宗祠聯。上聯典出南北朝宋國的沈約、唐朝時期的沈佺期事。“五字”,指沈佺期長於五言詩。下聯典指清朝時期的沈永年、明朝時期的沈周事。家譜文獻譜名編者與編撰方式藏地浙江武義武義沈氏宗譜5卷沈雙溪等修,民國26年木刻活字印本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湖南湘潭沈氏族譜18卷,首一卷民國37年木刻活字印本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江西瑞金瑞金沈氏五修族譜著者待考,清光緒8年木刻活字印本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江西瑞金瑞金沈氏六修族譜22卷沈贊述撰修,民國17年木刻活字印本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湘潭湘西岱山沈氏六修族譜沈先積等主修,民國10年木刻活字印本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吳興堂沈氏四修族譜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天津沈氏族譜6卷沈兆沄等修,清道光28年活字本一冊東京國立博物館、猶他州家譜學會河北清河沈氏族譜4卷沈世遠撰,木刻活字印本河北省清河縣沈儒林村姓氏名望《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沈姓歷代名人466名,占總名人數的1.03%,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十七位;沈姓的著名文學家占中國歷代文學家總數的1.68%,排在並列第十位;沈姓的著名醫學家占中國歷代醫學家總數的1.65%,排在第十四位;沈姓的著名美術家占中國歷代美術家總數的2.13%,排在第十位。沈姓出名人物,最早見於史書的,當數春秋時代的高士沈郢,歷史上沈姓的重要人物有:西漢濟陰太守沈靖;南朝梁文學家沈約;隋朝吳興太守沈法興;唐朝詩人沈佺期,武則天時代宰相沈君諒,文學家沈亞之、沈既濟,書法家沈傳師,詩人沈千運;北宋科學家兼政治家沈括;元朝戲曲家沈和;明朝畫家沈周,戲曲理論家兼作家沈璟,文學家沈德符,散曲家沈仕;明清之際戲曲作家沈自晉;清朝兩江總督沈葆楨,醫學家沈金鰲,畫家沈銓,詩人沈德潛,史學家兼文學家沈欽韓,學者沈垚,哲學家兼經學家沈善登,法學家沈家本;民國歷史學家兼書法家沈曾植;當代文學家沈雁冰(茅盾),民主革命家沈鈞儒,經濟學家沈志遠,外科學家沈克非,機械工程專家沈鴻,果樹園藝學家沈雋,作家沈從文,書法家沈尹默,醫學兼生理學家沈其震,劇作家、電影藝術家沈乃熙(夏衍)。姓名朝代生卒年籍貫主要成就沈戎?—58祖籍安徽東漢初,為光祿勛,九江從事,累遷濟陽太守。沈瑩著《臨海水土志》,詳述夷州。沈君諒唐朝湖州武康縣684年—685年擔任宰相(同鳳閣鸞台平章事)。沈千運713—756原籍浙江吳興盛唐天寶年間著名詩人。沈阿翹原是吳元濟家中藝伎,善跳《何滿子》沈約南北朝梁441~513吳興武康文學家、史學家、聲律學家。首創“四聲”之說。沈括北宋1031-1095杭州錢塘科學家、改革家。筆記體巨著《夢溪筆談》。沈周明代江蘇蘇州吳門畫派四家之一。著《石田集》 《石田雜記》等。沈和杭州戲曲作家。能詞翰,善談謔,兼明音律。沈仕明代1488-1565浙江仁和散曲家、畫家,能詩,善畫花鳥山水。沈璟明代吳江戲曲理論家,戲曲作家,官至光祿寺丞等職。沈德符明朝浙江秀水文學家,撰有《萬曆野獲編》等。沈銓1682—1760湖州德清縣創“南苹派”寫生畫,被稱為“舶來畫家第一”。沈法興隋末唐初湖州武康出身於江南世家,任吳興郡守。沈慶之南朝·宋吳興武康將領、太尉,封始興郡公。沈亞之唐代吳興文學家,善文辭,且能詩,有 《沈下賢集》等傳世。沈佺期唐代河南省內黃擅長七言詩,與宋之問並稱“沈宋”。沈既濟唐代蘇州文學家,長於史學,又善作小說。沈傳師唐代蘇州書法家,曾官至吏部侍郎,工書法。沈度明代1357-1434華亭(上海)書法家,《敬齋箴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沈鯉明代1531~1615歸德(商丘)政治家、理學家。沈欽韓江蘇蘇州史學家,文學家。沈德潛清朝江蘇長洲主張作詩應符合理學,有《唐詩別裁》 《古詩源》。沈永年清代江蘇華亭畫家,所畫山水能得元代意趣。沈萬三元末明初1330-1379巨富。沈國模明末1575~1656浙江餘姚王學傳人,姚江書院首創者之一。沈鈞儒浙江嘉興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政協副主席等職。沈復1763~1825長洲(蘇州)清代文學家。著《浮生六記》。沈雁冰浙江嘉興革命文學家。有《子夜》 《林家鋪子》等作品。沈從文1902~1988湖南鳳凰縣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說代表人物。沈乃熙祖籍開封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之一,作家,文藝評論家。沈尹默1883-1971浙江湖州學者、詩人、書法家、教育家。沈曾植清末1850-1922浙江嘉興書法家。原上海南洋公學(上海交通大學前身)監督沈啟賢1912-陝西漢陰縣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沈鴻根1943詩人、理論家、教育家、書法家。沈鵬1931江蘇江陰書法家、美術評論家、詩人、編輯出版家。沈南鵬1967浙江海寧“2009福布斯中國最佳創業投資人”,位列第五。沈國軍1962浙江寧波中國銀泰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等。沈行偉1973浙江慈谿被譽為“民族印表機耗材之父”。

研究考證唐燮軍,六朝吳興沈氏及其宗族文化探究李海默,吳興沈氏研究二題

相关推荐

假噱头还是真绝活?9个实操案例剖析AI在亚马逊运营场景中的实际应用!
這樣跑步不會喘!教你跑步時該如何呼吸,教練分享:初學者應以能聊天的速度進行
为啥大人都说“小孩子没有腰”?背后的3个原因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