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娱理工作室收到一位网友小W发来的问题——
在私信中,小W表示自己和其他一些粉丝为了获得签售会的名额,而购买了大量专辑,但是最后60多个粉丝都没有中奖,小W提出质疑:这种售卖专辑的方式算不算诱导赌博?
如果你不了解选秀圈子,可能会质疑这种卖专辑的方式是在“割韭菜”,但如果你有多年追韩娱的经验,就会对这种模式再熟悉不过,娱理工作室咨询了数位韩娱粉丝,都表示韩团模式历来如此。
但是,韩国模式就是对的吗?
娱理工作室收到的私信内容↑
“中签”背后的法律与模式问题
对于小W发来的问题,娱理工作室先对里面的饭圈术语进行一个科普。
签售会,顾名思义就是偶像在售卖专辑时,给粉丝当面签名。签售会名额有限,所以往往采用抽奖的方式选择幸运粉丝,抽中了名额即为中签。
签售会一般都是线下面对面的形式,但在疫情中,也有线上签售会,偶像会给中签的粉丝打来一分多钟的视频电话进行1V1的交流。线下可以当面见偶像,线上可以留下影像记录,无论何种方式,都是粉丝见偶像的绝佳机会。正因为见偶像不易,所以签售会甚至开始贩卖签售和围观两种名额。
比如在韩国女团(G)I-DLE的长沙线下签名会中,某平台就抽取50人获得上台面对面亲签机会,100人获得在台下观看签售会的机会。谁会花钱看别的粉丝上台与偶像互动?韩娱粉丝小绿表示,这其实就是看你对见偶像的意愿是否足够强烈,即使不能亲签,近距离围观也好过隔着屏幕追星。
截图自网络 签售会名额获取不易,为了增加自己的中签率,粉丝们都会多多购买专辑。而在小W的描述中,还有一些粉丝是冲着赚钱去冲销量的。韩娱粉丝小雨介绍,“韩娱一直是这样的,之前没有疫情的时候,签售都是线下的,中签了可以签全队,卖to签的很多,就比如是一个5人团,我爱豆是其中之一,我冲100张专辑,中了签售的话,我会把剩下4人的to签名额卖掉,然后这100张专辑我也可以自行定价卖掉,肯定是低于市场定价的,但是可以回血。”
简而言之,专辑本身的价值可能只有100元,但是签售会中签所带来的与偶像面对面的情绪价值远远超过专辑售价本身,而事后卖签名也能获得几千元的收益回报,有以小博大的可能性。
粉丝带着赌博的心理,那么经纪公司选择以这样的模式售卖专辑,是在诱导赌博吗?
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律师米新磊表示,这种售卖方式属于抽奖式销售,“并不是新现象,很早就有了,能不能构成诈骗罪或者开设赌场罪,还是要结合法律规定,看事实情况去分析,目前来看可能不太会构成赌博或者赌博类犯罪。”
广东省人民法院在关于抽奖式销售的一个案例中指出,审查抽奖式销售行为的实质首先看抽奖式销售是否真实。如果行为人以抽奖式销售为名,通过操控中奖结果、虚假抽奖等方式骗取参与人财物,应考虑构成诈骗罪。相反,如属真实抽奖式销售,则可能涉及赌博类犯罪。其次,看抽奖式销售是否为主要经营内容及营利手段。如果纯粹或主要以抽奖式销售为经营内容,且主要依靠无实物销售的折价、抽成等方式营利,应认定为赌博类犯罪。相反,如果抽奖式销售仅服务于正常商品销售经营,则不宜作为犯罪处理。
网传seventeen是第二个来中国内地签售的韩团。仅为展示,与本文无关 粉丝小W还提到,平台拒绝了他们的退款申请,关于这一点,米律师表示这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5条的规定,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7日内退货,且无需说明理由。“目前专辑还没发货,还不到退货阶段,也更不可能涉及拆封等情况,没理由不退款。”
当然,一些线上平台在预售时就会标明,一经售出概不退款,在很多粉丝眼中这属于霸王条款,米律师也表示,在法律的意义上这也有可能被认定为是格式条款,“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不得利用格式条款并借助技术手段强制交易。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内容的,其内容无效。”
米律师表示,类似条款只是没有消费者去挑战,但不代表合法,因为打官司需要很多的时间、金钱、精力成本,但电影票从不退不改变成现在可以退改签,其实也是因为有消费者去挑战,法院判决影院违法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现在行业才开始发生变化。
某平台关于签售名额的广告推送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以抽签售会名额的方式销售专辑的“抽奖式销售”,究竟该如何界定,可能还真需要一些粉丝去较个真打场官司,才能让这类饭圈模式的争议现象有个实际案例给后人参考。
但在实际的生活中,大多数粉丝还是会默认这样的模式,把没有中签归因于自己买的少或者运气不好。
娱理工作室和多位秀粉或者韩娱粉丝交流,她们均表示买了几十张没有中签太常见了。资深韩娱粉丝小王介绍,签售会的模式一般都是买一张专辑就有一次抽选机会,所以买的越多中签几率就越大,买100多张是非常常见的一个数量。“在韩娱这边,人气稍微高一点的成员,如果想保证中签基本都要买到100张以上。”
小W在质疑中提到了抽选机制不透明,经纪公司没有公布中签率,也没有任何保底。韩娱粉丝小王则表示,在韩娱,这些数据基本也是不公开的,“所有的销量全部是保密的,只是会公布最后的中签名单,但不会公布这个人买了多少张才中签,保底数据官方肯定也不会公布。”
另一位韩娱粉丝则表示,偶尔也会有一些特例,比如韩国男子组合GOT7成员段宜恩的泰国签售会,就公布了中签人数分别购买了多少张专辑,“但也可能你发现买了30张的人中了,买了80张的人没中,这个东西其实就没有那么公平。”
韩娱模式便是对的吗?
中签不易,现在甚至诞生了一种新型产业:有黄牛会出售中签的cutline,假设某个签售会的应募时间是14-20号,那么在截止的前一天也就是19号的时候,会有黄牛卖“数字”,也就是以现在的购买情况,你冲多少张销量才能比较稳妥中签。
黄牛们自称有一套算法程序可以获得精准的cutline数字,粉丝们则在网上分享cutline的经验。粉丝内部也越来越卷,粉丝小雨介绍,比如NCT的线上签售名额,粉丝得冲五位数保底才稳。
粉丝们都在学着适应规则、用各种方式研究提高中签的可能性、在经纪公司制定的规则里想尽办法成为那个幸运儿,粉丝小王凭借长期的经验,已经能达到90%的中签率,“我在买签售的时候,会凭借之前的经验买到一个数字,基本是没什么问题的,如果是人气高一点的爱豆,也会存在买了特别多,但是掉签的情况,很常见的。”
那么,粉丝们会质疑规则本身不合理、有黑幕或者是在割韭菜吗?
对此,小王说,她会在中国人开的平台买韩娱的签售,“我发现中国人开的平台就大部分抽中国人,韩国的那些平台卡外国人,所以中国粉丝的中签率会很低,我不知道是不是黑幕,可能是行业的特性吧。”
粉丝小雨表示,“我接触韩娱的时候,就已经有这种模式了,大家都默认愿意参加的就去参加,所以也没有对与错,至于割韭菜,其实每种模式都算割韭菜,难道周边和专辑就不割吗?只能说愿者上钩,愿意的就冲100、1000张,不愿意的就白嫖。”
努力地花钱并且适应规则,归根到底还是因为粉丝对偶像爱得深沉,以及韩国偶像的营业方式会让粉丝满意——韩国爱豆会按照粉丝要求带各种头饰、摆出粉丝希望的pose、一些团体签售完之后还会再附赠一首歌的唱跳表演。
韩国爱豆记性也很好,能让粉丝获得被偶像记得以及认出的高规格体验,比如有国内的张元英粉丝飞去韩国参加线上活动,被张元英一眼认出,而雪允签售时甚至被站哥说哭,指责她不看站子镜头。韩娱粉丝小绿调侃,在韩国记性不好都当不了爱豆,韩国爱豆就是很会营业,配合着韩娱的那套割韭菜模式,爱豆们也在努力让粉丝获得更好的体验。
其实内娱复制韩娱的签售会模式,只是韩娱影响内娱的冰山一角,内娱的偶像团体,从出道的选秀模式到后期的运营模式,都是仿照韩团,比如JYP,SM等偶像经纪公司都运营了自己的app,粉丝们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购买粉丝会籍,获得爱豆的专属互动和物料,这个模式也在内娱落地开花,哇唧唧哇旗下有weecho,时代峰峻旗下有TF fan club。
weecho app上可以充会员的偶像时代峰峻旗下的TF fan club Super Junior的粉丝小玄介绍,花十几块钱充值一个偶像的泡泡(类似于群聊系统),就可以在里面和偶像聊天,有时候还能收到爱豆的回复,而且爱豆每星期至少有一天会给粉丝发ins等平台不会发的生活照、自拍,会给粉丝发很多信息,分享他健身打游戏看电影看剧看书的感受。小玄认为这笔花费非常值,给她的生活带来很多治愈,已经连续充值。
粉丝小绿在韩娱和内娱都有偶像,在对比了两边的营业后,她很想感叹一句,内娱的明星到底在高贵什么?“韩国是真的会有偶像跟你实实在在地在泡泡上聊天,但是内娱那些花钱的会员,只是发一些独家图而已,有的营业我觉得是工作人员代发的,可能唯一作用就是有点周边福利、签售名额。”
曾引发热议的李栋旭泡泡聊天记录 综合来看,粉丝也明白自己在当韭菜,但是默认这种模式的存在,就是希望能获得爱豆更好的营业或者更多的见面机会,如果这个要求不能被满足,势必会出现反噬。
另一方面,我们也想讨论,韩娱模式已经经营多年并且直接被内娱作为成功经验复制,这种模式就是合理的吗?
对于经纪公司来说,这相当于直接做to C的生意,偶像的人气不仅是用于争取更好的作品和商业代言机会,而是直接变现,精准赚粉丝钱。经纪公司培养出一个爱豆,前期要投入大量时间金钱成本,到了收割期直接卖会员变现,也是正常的生意人做法。
而对爱豆来说,这或许就是一把双刃剑了。面对粉丝精准认真营业的确可以固粉,但是也有一些粉丝在网上发出声音,抵制自己的爱豆开类似的fan club,理由是爱豆应该走向更大的舞台,在更公众的平台去营业,获得更好的破圈效应,而不是在小圈子里服务一波粉丝圈地自high。
当然受伤最多的还是粉丝,韩娱模式可谓是一种痛并快乐着的模式,粉丝一方面享受了偶像的亲切营业,但另一方面也有一肚子苦水要吐。除了有花大钱冲销量掉签的风险,粉丝们还提到了多种不合理——
“专辑预售这点真的无语”,粉丝小绿说,“我2月买的时代少年团专辑,5月底才能陆续发货,我现在都不想要了。”
粉丝小雨说,“现在基本火一点的团,回归必开快闪店,卖限时周边圈一波钱,经纪公司吃相越来越难看。”
粉丝小周则吐槽,有的公司天天处一堆周边,质量还特别差,“像郑号锡的solo专辑,就是一张纸片,给你一个二维码扫码听歌,连实体CD都没有,加邮费还卖80多,我们都说明明可以抢钱,非要送你一张小卡。”
归根到底,韩团模式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只是希望粉丝们在面对这一切时,能多一些思考和理智,还是那句话,理智追星、量力而行、慎当韭菜。
韩国模式被韩娱粉丝吐槽过分消耗爱豆,不顾爱豆的身体,内娱经纪公司在全盘复制韩国模式之后,也该是时候正视这个过度消耗的问题。粉丝经济在国内盛行了很多年,靠割韭菜的方式来经营爱豆并不具备可持续发展性,希望内娱能探索出新模式。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